與石頭觸摸的時刻長了,玄臣練就一副好眼力,發現了許多精品石頭。
在十堰,熱衷於保藏奇石的愛好者不少,但論精品奇石的數量,武當山下的奇石愛好者玄臣必定名列前茅。他保藏的奇石中,有數十塊在各類奇石大賽中獲獎。如今,玄臣致力於收集和武當山及道教相關的奇石,並以石為媒,向遊客宣傳武當山和道教文明。
下河撿石頭,差點被河水沖走奇石「武當全景圖」中心,黑色紋理構成武當山容貌,金頂依稀可見。石頭四周為白色,雲霧蒸發一般。
在武當山喬家院,有一處名為「道舍」的旅社。古色古香的門楣,石製的拴馬樁,讓旅社顯得與眾不同。旅社的門口堆滿各色各樣的石頭,前廳裏也展現了許多石頭,走進後堂更讓人驚嘆,好像走進一個石頭的世界。
「這兒一共有幾千塊石頭,都是我10多年來收集到的。」旅社的主人玄臣介紹道。提起和奇石的緣分,玄臣說,應該和他小時分的一次經歷有關。10多年前,他第一次在漢江邊發現一塊獨特的石頭。只見黑色的石頭上,白色的紋理如同一幅水墨畫。從這以後,他對石頭特別感興趣。
剛開始保藏石頭的時分,玄臣表現出張狂的一面。他組建了漢江奇石沙龍,和奇石愛好者們沿著漢江下河撿石頭。「有時得知哪個當地有石頭,晚上就開車去,非要把石頭弄到手。」為了撿石頭,玄臣還多次遭受風險。有一次,他在漢江河裏撿石頭,遇到下大雨,河水暴升。他看上了一塊大石頭,有些沈,又舍不得丟掉,就抱著石頭過河。看著河水猛漲,周圍的人都勸他把石頭丟掉,可他就不願意,畢竟抱著石頭掙紮著回到岸邊。
此外,他還許多收買石頭。「那時分看到有石頭,就一車一車地往家裏拉。」玄臣說,他曾看中一塊200公斤的石頭,請了輛翻鬥車將石頭拉回十堰。從2008年至今,玄臣收集到了幾千塊石頭。跟著對石頭的慢慢了解,他收集石頭也趨於理性。「有時去河岸撿石頭,更多時刻是在網上淘石頭,耐心腸尋找好石頭。」玄臣說。
獨具慧眼,多塊奇石參賽獲大獎奇石中心的白色條紋構成一個草書「道」字,筆法灑脫,形象生動。
玄臣介紹,他保藏的石頭首要包含兩大類,一類是漢江釉光青,這類石頭很鞏固,外表很光滑;另一類是漢江水墨石,石頭上分布著白色的紋理,如同一幅水墨畫卷。
千裏漢江孕育了許多奇石,最有特征的石種應數釉光青。說起釉光青,鄖陽區域的老百姓都很了解,他們稱之為「油光青」,意思是說這種青色的石頭特別滑。釉光青是我國獨具特征的水沖石,鞏固的石頭在河水中經千萬年、億萬次砥礪、撫摸、抵觸,畢竟成形。
鞏固的質地、粗暴的線條,也賦予釉光青異常的美。一塊石頭,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視覺去欣賞,看到的美也是不一樣的。玄臣善於發現石頭之美,他給石頭擺好方位,裝置一個底座,一塊看似往常的釉光青,就變成一只蹲著的青蛙,或是一頭站立的豬,繪聲繪色。
每一塊石頭都是大自然的饋贈。與石頭觸摸的時刻長了,玄臣練就了一副好眼力,發現了許多精品石頭。這些年來,他多次帶著自己的石頭參加奇石展覽,取得許多大獎。2016年,他在第二屆世界奇石文明博覽會上取得金獎;今年,在2020我國鄖陽「漢廣雲街」奇石展中,他的奇石「一江清水送北京」被評為精品奇石。近些年來,玄臣具有幾十塊在各種比賽中獲獎的石頭,他專門拓荒了一個精品石區域,展現這些石頭。
以石為媒 向遊客展現武當山奇石「老子出函谷關」上,白色紋理把仙人容貌描繪得很精美。
近年來,玄臣傾向於收集一些和武當山及道教相關的石頭。其間,4塊石頭最有特征。
在一塊橢圓形的石頭中心,黑色的條紋構成了武當山容貌,金頂依稀可見。石頭的四周為白色,好像雲霧蒸發一般,這塊石頭也被稱為「武當全景圖」。另一塊石頭上,白色的條紋構成一個草書「道」字,字體灑脫,形象生動。還有一塊名為「小道士下山」的石頭,一個小道士的形象躍然在石頭上,蹦蹦跳跳的姿勢,好像剛從山門裏出來。
最特別的石頭是「老子出函谷關」。這塊石頭上,白色的紋理把仙人的容貌描繪得很精美。玄臣為這塊石頭規劃了一個底座,周圍還有一頭青牛,遠遠看去,就是一幅老子騎青牛的畫卷。
這些奇石讓每一位來道舍參觀的遊客愛不釋手。玄臣也趁機向遊客敘說漢江的奇石,宣傳武當山和道教文明,讓遊客更多地了解武當山。「保藏石頭不僅僅是好玩,更要發揮出石頭的作用,傳播武當山和道教文明。」玄臣說。
無論是漢江釉光青的剛柔相濟,仍是漢江水墨石的黑白相融,玄臣以為,這些石頭無不體現出道家的道理,這正是他酷愛奇石的原因。
|